欢迎访问河南中煤矿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询盘 您暂无未读询盘信息!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打造蓝天保卫战,共建美丽中国

研制、开发、生产、销售煤矿“一通三防”设备、通风除尘设备、煤岩体加固、防腐喷料等为一体化的规上企业

全国咨询热线:

400-0372-212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煤矿智能化人才如何培养?煤炭教育领域..学者这样说

所属分类: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 2020-08-11    作者:admin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煤矿智能化人才如何培养?煤炭教育领域..学者这样说
发布人:中国煤炭报    浏览: 86   发布时间: 2020-08-10   稿件来源:中国煤炭报

       如今,煤矿智能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制度规范、人才培养等工作同步跟进。其中,人才培养的呼声越来越高,成为不容忽视的话题。

煤矿智能化人才培养现状如何,企业.需要何种人才,涉煤院校有无具体方向,如何让人才更好地适应企业生产实际,是否应引入更多支持力量发挥校企融合作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煤炭教育领域的..学者。

走出煤矿智能化人才培养困境——                                                                                                                            理解规律 肯定行动                                                                                                                             强化合作 突破桎梏

院企在行动:培养复合型人才

“新装备的应用、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从整体上推动着行业的变化,也带动了人才培养的新走向。”中国煤炭教育协会会长李增全说。

近年来,涉煤院校优化了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技术、矿井通风安全、煤炭深加工与利用等专业课程体系,以传统采矿知识模块为基础,将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新知识融入了教学内容。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副院长万志军告诉记者,2018年初,该校矿业工程学院在全国率先开展智能采矿专业建设,同年9月开设了全国..个智能采矿特色班,招收29人。此外,该校还举办了智能采矿人才培养高端论坛,发布了国内..关于高校智能采矿人才培养的共识。

此后,北京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高校先后开设智能采矿特色班。2020年5月以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安徽理工大学等高校计划向教育部和安徽省教育厅申请增设智能采矿工程和智能采矿科学与工程特设专业。

职业院校方面,据统计,以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为例,目前,陕西、山西、河南等18省43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专业布点数在全国1392所高职院校中占比3.09%。

       一些高校正在不断完善专业课程。例如,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核心,涵盖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专业的智能制造专业群。

      “我们组建了煤田地质与勘查技术、煤矿开采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矿山机电方向)和应用化工专业(煤化工方向)专业群,努力构建贴近于企业现场的软硬件实践教学环境,着力培养懂地质、精开采、善利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煤炭与化工产业学院院长李志表示。

对于煤炭企业来说,目前专门的智能化人才引进方面较空白。短期内,智能化人才的培养更多依靠企业内部自我提升、技能大师和传帮带制度的力量。

       山东能源枣矿集团付煤公司于今年6月在3上1006工作面实现了透明开采。该公司经理于华兵表示,他们把智能装备工程师作为相配套的高端技术人才来培养,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讨论研究,形成一整套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该集团已上岗178名智能装备工程师。此外,该公司加大青工培养力度,锻造“青年智能工匠”。

      “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人、机不能有机协调统一的现象,我们与研发单位、设备生产厂家等设备技术供应单位同步签订免费技术培训协议,让职工到设备厂家的生产现场系统进行实训。”于华兵说。河南省建成的..成套智能化采煤工作面——河南能源永煤公司车集煤矿于2020年5月通过验收。该矿矿长代星军表示,该矿以大中专及以上学历的职工为基础,选拔业务能力突出、专业技术强,日常工作表现..的青年干部职工组成了自动化人才储备队伍。

“矿井邀请设备厂家的..到矿开展培训,定期组织装备升级专题讲座等,组织大家前往智能化水平高的企业实地考察、交流和学习。此外,我们还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游弋工作室开展传帮带活动,培养‘车集工匠’。”代星军说。

供需矛盾长期存在

人才培养需要一定周期

据了解,智能化开采装备的安装、检修、使用、改造升级等对队伍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产生如智能化开采技术管理岗、智能化设备检修岗、智能化监控中心采煤机岗、智能化工作面巡视工岗等岗位。

代星军表示,矿井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智能化人才既要熟悉煤矿生产工艺,又要了解自动化、智能化知识。然而,目前矿井生产经验丰富的职工缺乏专业的理论体系,对于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掌握得不够扎实;相关专业的青年技术人才、大学毕业生又缺乏一线工作经验,对于生产工艺、生产环节等操作掌握得不扎实。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总量不足,高端数据科学家更严重匮乏。近年来,煤炭生产企业人才流失严重,行业高等学校部分专业招生困难,煤矿采掘一线招工接续问题凸显。”于华兵认为。

此前,黑龙江能源职业学院的张熙、王婷通过走访煤炭企业了解到,智能化工作面在一些矿井运行后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装备到位了,但这个专业(岗位)群迟迟不能到岗,因为需要较长的培养周期;二是虽然有些工作面运行了,而专业(岗位)群人员的技术水平达不到要求,设备经常出现故障;三是有些操作人员是从不同岗位抽调来的,短时间内难以发挥团队优势;四是有些具备专业知识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到专业(岗位)群,由于缺乏专业技能训练,需要较长时间的岗位训练。

工学矛盾突出问题,同样反映在煤炭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学习的过程中。

“目前,大多数煤炭生产企业实行‘三班倒’工作制,造成学员集中学习困难、精力不足;学员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很大挑战。”李志说。

      此外,从院校的立场看,现有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培养模式下的毕业生从事智能化采煤岗位的工作难度较大,教学现状无法满足学生实践需求,院校煤炭相关专业就业率偏低,人才到企业后需要“再回炉”等问题长期存在。

“学生去矿山企业就业的愿望并不强烈,主要原因是工作前景不明朗。”万志军说。

对于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而言,该校虽然目前涉煤专业群就业率尚可,但也存在群内各专业不均衡现象,如煤矿开采技术、矿井通风安全等专业招生人数较少,但企业需求大,毕业生供不应求。

     “ 当前煤矿智能化开采人才培养的主要矛盾体现在供给侧与需求侧的不平衡,既有企业对毕业生需求量较大、但各院校普遍存在招生下滑严重的问题,又有煤炭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规格不符合煤矿智能化发展需求的问题。”李志说。

    “一方面,智能采矿人才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人才供给严重不足。”万志军说,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完善,培养质量需要提高。由于智能采矿学科仍处于快速发展中,学科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内容尚待充实。

      李增全指出,煤矿人才培养的困境一直存在,但也要看到,院校在人才培养上需要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人才培养也需要一定周期。

据了解,中国矿业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的..届智能采矿学生将于2021年6月毕业。万志军表示“,预期2020年下半年将会有强劲的人才需求”。

“智能化人才培养对于煤炭教育来说是‘革命性的改变’。它要求院校突破传统办学思维,重新定位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标准,改变长期脱离生产实际的状态,让人才培养真正发生‘化学反应’。”李增全说。

培养人才是相互参与的过程

院校和企业要达成一致

       如何突破煤矿智能化人才培养困境?这需要政府、企业、院校和各界的共同努力。

      《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深化产教融合,鼓励高校和企业合作创新煤矿智能化人才培养模式,共建示范性实习实践基地,搭建工科教师挂职锻炼平台,面向产业急需共建现代产业学院。

    “需构建‘产学研’为一体的智慧化人才培训机制。”于华兵认为,目前行业内高校虽设置了煤矿智能化相关专业,部分高校还将采矿工程等传统优势专业升级为智能采矿专业,但相关高校在师资力量、配套教材、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明显不足,而且行业企业尚不能满足高校在校生的实习和实践需要,这影响了智能化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进度。

       万志军指出,在实践方面,可以考虑采用研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软件,尤其是沉浸式和交互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拟井下实践过程,完成实践操作。此外,智能采矿人才培养需要矿山企业的深度参与。除了要提供传统的具备智能矿山企业实践外,还应增加矿山智能机械装备制造企业、人工智能研究机构等企业的实践。

     “我们需要这些企业深度参与智能采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与教材建设、现场实践教学、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与毕业答辩等。”万志军说。

      此外,以万志军为代表的学者们在《智能采矿人才培养定位及课程体系的构建》一文中指出,有关智能采矿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方面的研究较少,要根据智能采矿人才定位、能力与素质及知识结构的要求构建课程体系。中国矿业大学在这方面已有初步研究成果,并得到业界认可。

针对院校学生实践经验不足的现状,中国煤炭教育协会加强了智能化开采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建设。据了解,该标准有利于规范相关院校煤炭开采技术、矿山机电、矿井通风安全技术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制定,规范与职业能力培养相配套的煤矿智能化应用实训基地建设等。通过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学生在校就可以进行煤矿智能化开采的综合实操实训。

“从教育的方向来说,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的培养方向应该有明显区别。高等院校要建立自己的培养特色和服务优势。同时,应该提升‘技能’的位置,有技能、懂操作的人才应该占有一席之地。”李增全说。

      李志建议,高职院校要在企业职工培训和百万扩招生两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多渠道、多举措为煤炭行业培养各类人才;以专业群的思维应对煤矿智能化开采快速发展的需求,集合煤炭类专业,辅之以“云、大、物、智”ICT(信息通信技术)技术,协同培养适应煤矿智能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是一个相互参与的过程,这一点院校和企业要达成一致。院校有义务培养好人才、输送合格人才,企业也应尽量多提供些机会,负起继续培养人才的责任。”李增全表示,建议院校和企业建立合同关系,把具体内容用条款的形式明确下来,便于落地。

    “智慧矿山的生产组织需要颠覆传统、管理创新,更需要人才的支撑。设备研发单位、制造厂家及使用单位缺一不可,结合生产实际、技术性能、安全需求等因素,各环节共同参与,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效果。”于华兵表示,下一步,付煤公司将探索组建大学生智慧班组,成立智能化课题小组。

       代星军表示,下一步,车集煤矿将继续提升在岗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的综合素质,使之与智能化建设的需求相匹配。未来,将遴选一批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全过程参与到智能矿山规划、建设中去。同时也尽力争取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委托培养等方式,加大智能化人才储备。

      “目前,我们在项目建设上与中国矿业大学有合作,河南理工大学也会提供技能管理的培训机会,但在智能化人才培养上目前与高校还没有相关合作。如果条件允许,矿井乐意为在校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机会。”代星军说。另外,他建议高校应加强煤矿智能化相关学科专业建设,紧密结合当前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实际,培育一批具备相关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加强学科平台建设,包括科研平台和教学平台,需要全国相关高校、科研机构、智能装备制造企业、矿山生产企业加强合作,尽快建立智能采矿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国内外、国内相关单位、相关学科协作作用,共同培养智能采矿人才;坚持发挥地质、测绘、机电、计算机、通信、控制等各学科积极性,加强各学科融合以及国际师资引进,打造国际化多学科融合的师资队伍等。”万志军表示。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学科利用国家“..学科”建设契机,规划了“智能采矿”学科建设方向和专业实验室建设项目,力争在短时间内在智能采矿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突破。

     “教育有其自身规律,但我们不能因为规律而固步自封。我们需要转变观念,怀着开放态度,去适应、引导甚至超越现状,尊重大家的需求,共同努力去克服困难。”李增全说。


Copyright © 河南中煤矿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13007055号    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 | rss | xml    万家灯火      

豫公网安备 41910402000200号